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十事要说 唐 · 姚崇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
垂拱以来。以峻法绳下。
臣愿政先仁恕。可乎。
朝廷覆师青海。未有牵复之悔。
臣愿不倖边功。可乎。
比来壬佞。冒触宪纲。
皆得以宠自解。臣愿法行自近。
可乎。后氏临朝。
喉舌之任。出阉人之口。
臣愿宦竖不预政。可乎。
戚里贡献。以自媚于上。
公卿方镇。寖亦为之。
臣愿租赋外一绝之。可乎。
外戚贵主。更相用事。
班序荒杂。臣请戚属不任台省
可乎。先朝亵狎大臣。
亏君臣之严。臣愿陛下接之以礼。
可乎。燕钦融韦月将以忠被罪。
自是诤臣沮折。臣愿偫臣皆得批逆鳞犯忌讳。
可乎。武后造福先寺。
上皇造金仙玉贞二观。费钜百万。
臣请绝道佛营造。可乎。
汉以禄莽阎梁乱天下。国家为甚。
臣愿推此鉴戒为万代法。可乎。
追赠燕钦融谏议大夫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许州司户参军燕钦融。先陈忠谠。
颇列章奏。虽干非其位。
而进不顾身。永言奄亡。
诚所伤悼。方开谏路。
宜慰窀穸。可赠谏议大夫
仍令备礼改葬。特授一子官。
谏复斜封疏 唐 · 柳泽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七
臣闻药不毒。
不可以蠲疾。
词不切。
不可以补过。
是以习甘旨者。
非摄养之方。
迩谀佞者。
积危殆之本。
臣实愚朴。
志怀刚励。
或闻政之不当。
事之不直。
常慷慨关心。
梦寐怀愤。
每愿殉身以谏。
伏死而争。
但利于社稷。
有便于君上
虽蒙祸被难。
杀身不悔也。
伏惟皇帝陛下聪明齐圣。
孝悌通神。
乐善好谏。
除繁去惑
不迩声色。
不殖货利。
仁明睿哲。
有过于尧舜
然而刑政德教。
或乖于典则。
若不革弊易辙。
塞源拔本。
愚窃料未臻于太平。
窃见神龙以来。
偫邪作孽。
法网不振。
纲维大紊。
实由内宠专命。
外嬖擅权。
因贵凭宠。
卖官鬻爵。
朱紫之荣。
出于仆妾之口。
赏罚之命。
乖于章程之典。
妃主之门。
有同商贾。
举选之署。
实均阛阓。
屠贩之子。
悉由邪而忝官。
黜斥之人。
咸因奸而冒进。
天下为乱。
社稷几危。
赖陛下聪明神武
拯其将坠。
此陛下耳目之所亲击。
固可永为炯诫者也。
臣闻作法于理。
犹恐其乱。
作法于乱。
谁能救之。
祇如斜封授官
皆是仆妾汲引。
迷谬先帝。
昧自前朝。
岂是孝和情之所怜。
心之所爱。
陛下初即位时
姚元之宋璟之计。
所以黜之。
顷日以来。
又令叙之。
将谓为斜封之人。
不忍弃也。
以为先帝之意。
不可违也。
若斜封之人不忍弃也。
是韦月将燕钦融之流。
亦不可褒赠也。
李多祚郑克义之徒。
亦不可清雪也。
陛下何不能忍于此。
而独能忍于彼。
使善恶不定。
反覆相攻。
使君子道销。
小人道长。
为邪者获利。
为正者衔冤。
柰何导人以为非。
劝人以为僻。
将何以惩风俗。
将何以止奸邪。
今海内咸称太平公主胡僧慧范曲引此辈。
将有误于陛下矣。
谤议盈耳。
咨嗟满衢。
故语曰。
姚宋为相。
邪不如正。
太平用事。
正不如邪。
书曰。
无偏无陂。
遵王之义。
无反无侧。
王道正直。
臣恐因循。
流近致远。
积小为大。
累微起高。
勿谓何伤。
其祸将长。
勿谓何害。
其祸将大。
又赏罚之典。
纪纲不谬。
天秩有礼。
君爵有功。
不可因怒以妄罚。
不可因喜以妄赏。
伏见尚医奉御彭君庆。
以邪巫小道。
超授三品。
柰何轻用名器。
加非其才。
公主为子求郎。
明帝不许。
今圣朝私爱。
赏及憸人。
董狐不亡。
岂有所隐。
臣闻赏一人而千万人悦者赏之。
罚一人而千万人劝者罚之。
臣虽未睹圣朝之妄罚。
已睹圣朝之妄赏矣。
书曰。
官不及私昵。
惟其能。
爵罔及恶德。
惟其贤。
臣恐近习之人。
为其先容。
有谬于陛下也。
惟陛下熟思而察之。
虽往者不可谏。
而来者犹可追。
愿杜请谒之路。
塞恩倖之门。
鉴诫前非。
无累后悔。
申画一之法。
明不二之刑。
不询之谋勿庸。
无稽之言勿听。
则天下之化。
人无閒焉。
日新之德。
天鉴不远。
谏造金仙玉真雨观疏 唐 · 辛替否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二
臣尝以为古之用度不时。
爵赏不当。
破家亡国者。
口说不如身逢。
耳闻不如眼见。
臣请以有唐以来。
理国之得失。
陛下之所眼见者以言之。
惟陛下审之听之。
择善而从之。
则万岁之业。
自可致矣。
何忧乎黎庶之不康。
福祚之不永。
伏以太宗文武圣皇帝。
陛下之祖。
拨乱反正。
开阶立极。
得至理之体。
设要之方。
省其官。
清其吏。
举天下职司
无一虚授。
用天下财帛。
无一枉费。
赏必俟功。
官必得隽。
所为无不成。
所征无不剋。
不多造寺观。
而福德自至。
不多度僧尼。
而殃咎自灭。
道合乎天地。
德通乎神明。
故天地怜之。
神明祐之。
阴阳不愆。
风雨合度。
四人乐其业。
五谷遂其成。
烂帛。
填街委巷。
千里万里。
贡赋于郊。
九夷百蛮
归款于阙。
自有帝王已来。
未有若斯之神圣者也。
故得享国久长。
多历年所。
陛下何不取而则之。
中宗孝和皇帝
陛下之兄。
居先人之业。
忽先人之化。
不取贤良之言。
徒恣子女之意。
官爵非择。
虚食禄者数千人。
封建无功。
妄食土者百馀户。
造寺不止。
枉费财者数百亿。
度人不休。
免租庸者数十万。
是使国家所出加数倍。
所入减数倍。
仓不停卒岁之储。
库不贮一时之帛。
所恶者逐。
逐多忠良。
所爱者赏。
赏多谗慝。
朋佞喋喋。
交相倾动。
容身不为于朝廷。
保位皆由于党附。
夺百姓之食以养残凶。
剥万人之衣以涂土木。
于是人怨神怒。
众叛亲离。
水旱不调。
疾疫屡起。
远近殊论。
公私罄然。
五六年閒。
至于祸变。
享国不永。
受终于凶妇人。
寺舍不能保其身。
僧尼不能护妻子。
取讥万代。
见笑四夷。
此陛下之所眼见也。
何不除而改之。
太宗之理国。
则百官以理。
百姓无忧。
故泰山之安。
立可致矣。
中宗之理国。
则万人以怨。
百事不宁。
故累卵之危。
立可待矣。
顷自夏已来。
霪雨不解。
谷荒于陇。
烂于场。
入秋已来。
亢旱成灾。
苗而不实。
霜损虫暴。
草菜枯黄。
下人咨嗟。
未知赒赈
而营寺造观。
日继于时。
检校试官
充台溢署。
伏惟陛下爱两女。
为造两观。
烧瓦运木。
载土填坑。
道路流言。
皆云计用钱百馀万贯。
惟陛下圣人也。
无所不知。
陛下明君也。
无所不见。
既知且见。
知仓有几年之储。
库有几年之帛。
知百姓之閒。
可存活乎。
三边之上。
可转输乎。
当今发一卒以禦边陲。
追一兵以卫社稷。
多无衣食。
皆带饥寒。
赏赐之閒。
迥无所出。
军旅骤败。
莫不由斯。
而乃以百万贯钱。
造无用之观。
以贾六合之怨乎。
以违万人之心乎。
伏惟陛下族阿韦之家。
而不改阿韦之乱政。
忍弃太宗之理本。
不忍弃中宗之乱阶。
忍弃太宗久长之谋。
不忍弃中宗短促之计。
陛下又何以继祖宗亲万国。
昔陛下与皇太子
在阿韦之时。
危亡是惧。
常切齿于偫凶。
今贵为天子。
富有四海。
而不改偫凶之事。
臣恐复有切齿于陛下者也。
陛下又何以非偫凶而诛之。
臣往见明敕。
自今以后。
一依贞观故事。
贞观之时
岂有今日之造寺营观。
加僧尼道士
益无用之官。
行不急之务。
而乱政者也。
臣以为弃其言而不行其信。
慕其善而不迁其恶。
陛下又何以刑于四海。
往者和帝之怜悖逆也。
为奸人之所误。
宗晋卿劝为第宅。
赵履温劝为园亭。
损数百家之居。
侵数百家之地。
工徒斲而未息。
义兵纷以交驰。
卒使亭不得游。
宅不得坐。
信邪佞之说。
成骨肉之刑。
此陛下之所眼见也。
今兹造观。
臣必知非陛下公主之本意。
得无有赵履温之徒。
将劝为之。
冀误其骨肉。
不可不明察也。
臣闻出家修道者。
不干预于人事。
专清其身心。
以虚泊为高。
以无为为妙。
依两卷老子
视一躯天尊。
无欲无营。
不损不害。
何必璇台玉榭。
宝像珍龛。
使人困穷。
然后为道哉。
且旧观足可归依。
无造无营。
以取穷竭。
若此行之三年。
国不富。
人不安。
朝廷不清。
陛下不乐。
则臣请杀身于朝。
以令天下言事者。
伏惟陛下行非常之惠。
权停两观。
以俟丰年。
以两观之财。
公主施贫穷。
填府库。
公主之福德无穷矣。
不然。
臣恐下人怨望。
不减于前朝矣。
前朝之时。
贤愚知其必败。
人虽有口而不敢言。
言未发声。
祸将及矣。
韦月将受诛于丹徼。
燕钦融见杀于紫庭。
此人皆不惜其身。
而纳忠于主。
身既死矣。
主亦危矣。
故先朝诛之。
陛下赏之。
是陛下知直言之士。
有裨于国。
臣今直言。
亦先朝直言之人也。
惟陛下察之。